一、
ALTER TABLE ksb ADD COLUMN 備注 C(30)
ALTER TABLE kscjb ALTER 成績 SET CHECK 成績>=0 AND 成績<=150
ALTER TABLE kscjb ALTER COLUMN 成績 SET DEFAULT 0
1. 在“數(shù)據(jù)庫設(shè)計器-sdb”中,然后選擇“ksb”表中主索引鍵“學(xué)生號”并按住不放,然后移動鼠標(biāo)拖到“kscjb”表中的索引鍵為“學(xué)生號”處,松開鼠標(biāo)即可。
2. 在已建立的永久性聯(lián)系后,雙擊關(guān)系線,并顯示“編輯關(guān)系”對話框。
3. 在“編輯關(guān)系”對話框中,單擊“參照完整性”按鈕,并顯示“參照完整性生成器”。
4. 在“參照完整性生成器”對話框中,單擊“更新規(guī)則”選項(xiàng)卡,并選擇“級聯(lián)”單選按鈕,單擊“刪除規(guī)則”選項(xiàng)卡,并選擇“限制”單選按鈕,單擊“插入規(guī)則”選項(xiàng)卡,并選擇“忽略”單選按鈕,接著單擊“確定”按鈕,并顯示“是否保存改變,生成參照完整性代碼并退出?”,最后單擊“是”按鈕,這樣就生成了指定參照完整性。
注意:可能會出現(xiàn)要求整理數(shù)據(jù)庫,那么請整理后重新做操作。
1. 單擊“工具\(yùn)向?qū)報表”菜單項(xiàng),并顯示“向?qū)нx取”對話框。
2. 在“向?qū)нx取”對話框中,選擇“報表向?qū)А辈螕簟按_定”按鈕,并顯示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颉?/P>
3. 在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1-字段選取”中,首先要選取表“ksb”,在“數(shù)據(jù)庫和表”列表框中,選擇表“ksb”,接著在“可用字段”列表框中顯示表ksb的所有字段名,并選定所有字段名至“選定字段”列表框中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4. 在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2-分組記錄”中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5. 在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3-選擇報表樣式”中,在“樣式”中選擇“隨意式”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6. 在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4-定義報表布局”中,在“列數(shù)”處選擇為“1”,在“方向”處選擇“縱向”,在“字段布局”處選擇“列”,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7. 在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5-排序次序”中,選定“學(xué)生號”字段并選擇“升序”,再單擊“添加”按鈕,單擊“完成”按鈕。
8. 在“報表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6-完成”中,在“報表標(biāo)題”文本框中輸入“考生成績一覽表”,單擊“完成”。
9. 在“另存為”對話框中,輸入保存報表名“one”,再單擊“保存”按鈕,最后報表就生成了。
二、
1. 單擊“工具\(yùn)向?qū)表單”菜單項(xiàng),并顯示“向?qū)нx取”對話框。
2. 在“向?qū)нx取”對話框中,選擇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辈螕簟按_定”按鈕,并顯示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颉?/P>
3. 在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1-從父表中選定字段”中,首先要選取表“ksb”,在“數(shù)據(jù)庫和表”列表框中,選擇表“ksb”,接著在“可用字段”列表框中顯示表ksb的所有字段名,并選定所有字段名,再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4. 在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2-從子表中選定字段”中,選取表“kscjb”,在“數(shù)據(jù)庫和表”列表框中,選擇表“kscjb”,接著在“可用字段”列表框中顯示表kscjb的所有字段名,并選定所有字段名,再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5. 在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3-建立表之間的關(guān)系”中,再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6. 在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4-選擇表單樣式”中,在“樣式”中選擇“陰影式”,在“按鈕類型”中選擇“圖片按鈕”,再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7. 在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5-排序次序”中,選定“學(xué)生號”字段并選擇“升序”,再單擊“添加”按鈕,再單擊“下一步”按鈕。
6. 在“一對多表單向?qū)А睂υ捒虻摹安襟E6-完成”中,在“請輸入表單標(biāo)題”文本框中輸入“考生數(shù)據(jù)輸入維護(hù)”,再單擊“完成”。
7. 在“另存為”對話框中,輸入保存表單名“two”,再單擊“保存”按鈕,最后表單就生成了。
第3行:INTO ARRAY tem
第6行:WHERE not exists;
第9行:WHERE 成績 < tem(1) and 考生號 = ksb.考生號);
相關(guān)推薦:北京 | 天津 | 上海 | 江蘇 | 山東 |
安徽 | 浙江 | 江西 | 福建 | 深圳 |
廣東 | 河北 | 湖南 | 廣西 | 河南 |
海南 | 湖北 | 四川 | 重慶 | 云南 |
貴州 | 西藏 | 新疆 | 陜西 | 山西 |
寧夏 | 甘肅 | 青海 | 遼寧 | 吉林 |
黑龍江 | 內(nèi)蒙古 |